經濟日報的經濟校園版於2001年12月11日刊登了有關「經濟實驗教室」在12月8日舉行的工作坊。以下是他們的報導:(鳴謝經濟日報特許我們轉載此報導。) |
在科學實驗課中,老師叫學生吹氣入石灰水,石灰水變了白色,學生透過第一手經驗,認識了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包含了二氧化碳。 經濟學貴為「社會科學的皇后」(The Queen of
Social Sciences),其實與自然科學一樣,都可以透過實驗學習經濟學的理論和概念,不過實驗當然不是將適量的「Demand」加入一公升的「Supply」當中,從而找出巿場的「Equilibrium
Price」。上週六在香港中文大學的利黃碧瑤樓內,逾二百位中學老師參加了一個名為「經濟實驗教室」的工作坊,為更有效,更有趣地教授經濟學而努力。 |
「作為一個老師,我當然不希望學生在課堂時打瞌睡。最簡單的解決方法,我可以要學生站著上課,相信一般人都不能站著睡覺。但相信沒有人會認為這是一個可行的方法,因此要學生不打瞌睡,更好的解決方法是讓學生參與課當的活動,令課堂變得更有趣。利用『課室實驗』授課正好同時達到以上兩個效果。」中文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王家富為在場參加工作坊的中學教師介紹課室實驗的好處和成本效益。
對於上一代的老師和學生來說,可能從來沒有聽過可以透過課室實驗教授經濟學,但近年的經濟教學研究 指出,經濟學與其他自然科學一樣,是可以透過實驗去驗証和教授的。 |
從經驗中學習經濟 在傳統的課堂中,就算老師的講課再生動精彩,學生得到的知識只是一些「第二手」經驗。但是在課室實驗中,學生卻可以在一個受控制的環境下親身感受經濟學世界裡的問題和解決辦法。在工作坊的分享會中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劉修妍老師道出了課室實驗如何讓學生感受經濟學的理論。劉老師教授的學生由於需要調換座位,於是她想出利用英式拍賣的方法,去分配班中稀少的座位。在拍賣中,縱使課室的座位多過學生的人數,但是好的座位卻是稀少的,例如在風扇下、相熟同學鄰近的座位,因此那些座位競投便顯得特別激烈,這正好顯示了稀少引致競爭的概念。學生透過切身的經驗,學習了價高者得的分配方法,由於某些同學投不到座位,需要站著上課,這更可以讓他們思考更深層的問題,如價格分配的效率和公平問題。 學生透過參與活動,獲得「第一手」的經驗,從而更容易明白課室所教授的經濟理論,日後重提也可能因此而想起這個經濟學理論。 |
教學相長 課室實驗除了對學生有好處,其實對老師一樣有裨益。由於老師決定使用某一個實驗時,必先仔細考慮有甚麼環境因素會影響實驗結果,有甚麼因素要放寬,這定必會加深了老師對課程與理論的認識。 例如經濟學告訴我們,當產權被明確界定,生產的效率將會提高,生產者的收入會因此而增加,但是在「共同財產的悲劇」實驗結果卻告訴了我們,私有產權的確會提高總體的收入,但是對於個別生產者來說,收入卻可能因為制度的改變而下降,這不就是解釋了為何總有既得利益者反對制度的改變嗎? 當實驗結果與理論未能一致時,促使老師和學生了解個別理論的限制,說不定新的經濟學理論就是透過這些實驗發展出來。廿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就不相信牛頓的時間不變定律,相對論學說才能夠發展出來。 |
|
||||
Fiona老師在分享會中表示,實驗的最大限制不是來自學生和老師,而是來自學校的課室設計。 | 鍾偉德老師表示進行實驗的時間是決定實驗結果的重要因素,因為十月份之後,熟悉的同學較容易達成交易的協議。 | |||
|
||||
筆者與另一位同事在事前知道將會有一個魚塘作產權的實驗,王家富教授在電話中笑言一定不會是中大的荷花池。原來魚塘是一個用畫紙做成的紙盤,以方便老師製作和循環再用。 |
|
|||
|
經濟學實驗教室工作坊是由大學撥款資助委員會資助,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與教育學院合作研究計劃,旨在鼓勵以實驗的方法去促進經濟學的「教」與「學」。2001年10月8日和12月8日已分別進行了兩次工作坊,其餘的工作坊將會在2002年7月前舉行。詳情可參閱:http://iface.econ.cuhk.edu.hk |